1. I/O 多路复用⚓
1.1 I/O 多路复用⚓
经典的 C10K 问题 ,C 是 Client 单词首字母缩写,C10K 就是单机同时处理 1 万个请求的问题。
如果采用多进程/多线程模型,意味着要一台机器维护 1 万个连接,相当于要维护 1 万个进程/线程,操作系统是扛不住的。
一个进程虽然任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请求,但是处理每个请求的事件时,耗时控制在 1 毫秒以内,这样 1 秒内就可以处理上千个请求,把时间拉长来看,多个请求复用了一个进程,这就是多路复用,这种思想很类似一个 CPU 并发多个进程,所以也叫做时分多路复用。
I/O 多路复用技术
,它允许应用程序同时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(通常是套接字),并在有数据可读或可写时进行相应的操作。
select/poll/epoll 在获取事件时,先把所有连接(文件描述符)传给内核,再由内核返回产生了事件的连接,然后在用户态中再处理这些连接对应的请求即可。
下面通过网络来举例说明 这三种 多路复用的实现方式。
1.2 select/poll⚓
select
实现多路复用的方式是,将已连接的 socket 都放到一个文件描述符集合,然后调用 select 函数将文件描述符集合拷贝到内核里,让内核检查是否有网络事件产生,检查方式就是通过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,当检查到有事件产生后,将此 socket 标记为可读/可写,接着再把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拷贝回用户态,然后用户态还需要遍历找到可读/可写的 socket,然后再对其处理。
所以,对于 select 这种方式,需要进行 2 次「遍历」文件描述符集合,而且还会发生 2 次「拷贝」文件描述符集合。
select 使用固定长度的 BitsMap,表示文件描述符集合,而且所支持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是有限制的,在 Linux 系统中,由内核中的 FD_SETSIZE
限制, 默认最大值为 1024,只能监听 0~1023
的文件描述符。
poll
不再用 BitsMap 来存储所关注的文件描述符,取而代之用动态数组,以链表形式来组织,突破了 select 的文件描述符个数限制,当然还会受到系统文件描述符限制。
但是 poll 和 select 并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,都是使用「线性结构」存储进程关注的 Socket 集合,因此都需要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来找到可读或可写的 Socket,时间复杂度为 O(n),而且也需要在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拷贝文件描述符集合,这种方式随着并发数上来,性能的损耗会呈指数级增长。
1.3 epoll⚓
epoll 的用法。先用e poll_create 创建一个 epol l对象 epfd,再通过 epoll_ctl 将需要监视的 socket 添加到epfd中,最后调用 epoll_wait 等待数据。
int s = socket(AF_INET, SOCK_STREAM, 0);
bind(s, ...);
listen(s, ...)
int epfd = epoll_create(...);
epoll_ctl(epfd, ...); //将所有需要监听的socket添加到epfd中
while(1) {
int n = epoll_wait(...);
for(接收到数据的socket){
//处理
}
}
epoll 通过两个方面,很好解决了 select/poll 的问题:
- 使用红黑树跟踪进程所有待检测的文件描述符,把需要监控的 socket 通过
epoll_ctl()
函数加入内核中的红黑树里,红黑树是个高效的数据结构,增删改一般时间复杂度是O(logn)
。 - 采用事件驱动的机制通知,内核里维护了一个链表来记录就绪事件,当某个 socket 有事件发生时,通过回调函数内核会将其加入到这个就绪事件列表中,当用户调用
epoll_wait()
函数时,只会返回有事件发生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,不需要像 select/poll 那样轮询扫描整个 socket 集合,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。
epoll 的方式即使监听的 Socket 数量越多的时候,效率不会大幅度降低,能够同时监听的 Socket 的数目也非常的多了,上限就为系统定义的进程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个数。因而,epoll 被称为解决 C10K 问题的利器。
1.3.1 触发模式⚓
epoll 支持两种事件触发模式:
- 边缘触发(edge-triggered,ET),当被监控的 Socket 描述符上有可读事件发生时,服务器端只会从 epoll_wait 中苏醒一次,即使进程没有调用 read 函数从内核读取数据,也依然只苏醒一次,因此我们程序要保证一次性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读取完;
- 水平触发(level-triggered,LT),当被监控的 Socket 上有可读事件发生时,服务器端不断地从 epoll_wait 中苏醒,直到内核缓冲区数据被 read 函数读完才结束,目的是告诉我们有数据需要读取。
如果使用水平触发模式,当内核通知文件描述符可读写时,接下来还可以继续去检测它的状态,看它是否依然可读或可写。所以在收到通知后,没必要一次执行尽可能多的读写操作。
如果使用边缘触发模式,I/O 事件发生时只会通知一次,而且我们不知道到底能读写多少数据,所以在收到通知后应尽可能地读写数据,以免错失读写的机会。因此,我们会循环从文件描述符读写数据,那么如果文件描述符是阻塞的,没有数据可读写时,进程会阻塞在读写函数那里,程序就没办法继续往下执行。所以,边缘触发模式一般和非阻塞 I/O 搭配使用,程序会一直执行 I/O 操作,直到系统调用(如 read 和 write)返回错误,错误类型为 EAGAIN
或 EWOULDBLOCK
。
select/poll 只有水平触发模式,epoll 默认的触发模式是水平触发,但是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设置为边缘触发模式。
另外,使用 I/O 多路复用时,最好搭配非阻塞 I/O 一起使用。因为多路复用 API 返回的事件并不一定可读写的,如果使用阻塞 I/O, 那么在调用 read/write 时则会发生程序阻塞,因此最好搭配非阻塞 I/O,以便应对极少数的特殊情况。